這一點也不是意氣用事 也不是有什麼不開心
關於休學這事 以往總有人建議我這麼做
原因不外乎是我的身體不好
可是 很盧的小布一向不考慮 大概是不願服輸吧
(真是莫名其妙的偏執發作)
這次 身體尚稱健朗 但卻是我自己有了這樣的想法
為了做報告 最近看了很多東西
發現好多好多很好的書都沒讀過 好想讀
我不想研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藝術
但他有好多其他作品我想看
期初跟人借了羅生門 至今沒去拿 反正沒空看
忙或許不應該是藉口
可是 我發現書的世界好大 我想要有很多時間可以探索它
可是一學期兩門課卻要忙掉一學期所有的空閒時間
(畢竟我還要上班)
而一學期完了還有一學期 到時 我就忘了想看這些書了
又或者 忘了我曾經想看這些書了
看別人的論文 更漸漸覺得分析小說是件無趣的事
研究白先勇的相關文章何其多
不外乎是同志文學 邊緣人物的描寫 孤兒文學 家國之恨 死亡 放逐
論點或許各有不同 甚至相互批評 但總之就是在拿小說的故事大作文章
很多人想探究作者在創作時的意圖為何 對讀者的期待為何
(我懷疑的是 多少作者真的是在創作時有那麼多意圖 他們難道不能只是有感而發寫寫嗎)
(而這些探討又是真確的嗎 不會過度詮釋或是詮釋錯誤嗎)
(作者若已故 就無法為自己申冤 或健在 也不一定會跳出來解釋啊)
也有很多人探討讀者的感受及其原因
(這就更妙了 讀者何其多 你怎麼能確定你的分析是對的 那結果頂多是符合統計學罷了)
何況 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同個文本 觸發每一個人心靈不同之處
這些論文除了代表多數之外 還代表什麼
更有趣的問題是 很多人要證明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些小說
喜歡 一定要證明嗎 可以證明嗎
我喜歡藍色 我就是喜歡 為什麼我非要找一堆理論來證明我喜歡
讀孽子時 我愛不釋手 雖然明明對情節已經瞭若指掌
我覺得它就是能吸引我一直想看下去 停不下來
這本書觸動我的既不是它的同志情節 也不是外省第二代的徬徨
更不是白先勇創作從美少年到老父親的過渡
它觸動我的 是一種似曾相似的放逐感
可是 這就是我喜歡它的原因嗎 不是
我喜歡就是喜歡 不是因為它觸發我什麼 也不是他在文學上多有地位
我一點都不想為我的喜歡去論證什麼
可是 文學院的研究工作好像不能這樣
我頓時覺得這東西好無趣
可是一個研究生總是要踏上研究的路途的不是嗎
那 怎麼辦呢
而我 又應不應該繼續待在這個領域呢
- Nov 30 Wed 2005 18:28
突然想休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