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相信這則新聞出來的時候
一定引起大家的議論
媒體更是大陣仗地不停地討論起教育的問題來
我相信第一線的基層工作者心中一定有很多感觸
尤其在李家同的言論發表之後
我們心中更是難受 卻又更難去解釋什麼

適逢 看到張教授這篇文章 我覺得我大概無法同意他更多
(這麼好的文章真不該埋沒了作者--張教授 張弘遠老師)
自己寫大概也不能比他更達意
因此在經他本人同意後 原文轉載至此
至於看倌們認不認同?
我已經不想知道
反正 每個人心中都有他自己的尺
你要認同我 那我謝謝你 你要不認同 也罷 反正道不同不相為謀..........

~~~~~~~~~~~~~~~~~~~以下為原文~~~~~~~~~~~~~~~

「都是教育害了我」,這是少年殺手廖國豪對整個台灣教育體系所開的一槍。

台灣教育的問題很多,我認為之所以會出問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體制被迫承載太多的目標。這奇怪,教育不就是教之、育之嗎?人有不知,使知之,謂之教;人有不成,促其成,謂之育。讓人懂事,使人成長,這有很困難嗎?ㄟ,這在以前是比較簡單,現代就有點困難。你想嘛,至聖先師在山東開安親班的時候,他只需要教國文、公民、體育就可以,你讓他再加上英文、微積分、統計、經濟學、會計學(這還只是商科喔),你看他會不會想要離職!

我們常講︰「為人師表」然後如何如何,因為當老師要注意身教,所以我們要自我惕勵,小心謹慎地不要對學生產生錯誤的影響。那為什麼老師需要擔負學生人格型塑的責任?特別是像我這樣的大學老師,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將注意力放在這些層面?當外界期待我們既要教授知識、又要品格修養,還要鍛鍊體能,最後還要啟發學生能找到自我。一個老師怎麼能有這麼多的能力與專業?上述任何一種專業都是需要花時間累積與涵養,怎麼有可能憑空而生?當你因為肝膽出問題而躺在手術房時,你會跟動刀的醫生說,等一下除了切除我的膽囊之外,記得順道幫我割個雙眼皮、抽個腰部脂肪,行有餘力幫我動個Tommy John手術?你敢這樣要求肝膽外科的醫生去作整形手術?你敢這樣開玩笑?我想你不會,那麼為什麼我們的老師就要兼顧傳道、授業、解惑?全世界的老師都是這樣?不會吧?就我所知,老外就單純些,跟一些國外同行交換意見之後,發現最常聽到他們對於自己工作內容的描述就是:追求真理。人家是透過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啟發學生、引領學生,通常目標單純,事情就好辦。也因此,當這世界是術業有專攻之時,我們的表現就會不如別人,因為人家分工,而我們多工;人家是好整以暇地投入研究與教學,我們每次都是匆忙過勞地去應付眼前的問題。

自從接了行政職之後,我這才發現,若是真要老師按照行規,既要教學、又要輔導、接計畫研究、還要帶學生去實習,其結果?結果就是總有一天會把老師累死,但是很奇怪喔,我們的老師都是非常的了不起,因為大家居然就默默的承擔這一切並視為是自己應盡的責任,或許,這是中國士大夫精神的現在版。靠!這個死韓愈,害死大家了。然而,當這群具有「奉獻」意識的老師在與受到社會問題糾纏的學生於課堂中互動之時,體制又給了我們什麼幫助與武器?

廖國豪的老師進行了二十多次的家庭訪問,二十多次!你若班上有四十個學生,你就知道,單一個案能進行如此多的訪問,這老師已經算是很不錯了。但是,這個老師有因此而得到直接的鼓勵(如津貼的增加)?或是得到學校或上級單位的協助(派專業老師來接管個案)?還是得到社會的肯定(頒發個輔導老師忠勤勳章)?那老師的油資與誤餐費有人幫忙核銷吧(我想應當是沒有)?我們唯一指望或是依賴的是這個老師對於教學的熱誠,以及對於學生的關心。

但是,你憑良心說,這種指望與依賴是不是有點無恥?這樣凹人家是不是有點太超過?八年抗戰都打完這麼久了,我們還在強調精神戰勝法?我們還在以個人的意志與精神作為事情成敗的關鍵?制度?資源?體制?在這個老師遇到這個學生時,這些東西在哪裡?你不能說,有,我們都有,只是這個老師沒有充分利用。當第一線的戰士遭遇敵人時,我們可以說,槍有、彈有,只是你不知道我們放在哪裡?我們為什麼不能建構出一個類似的轉診制度?老師是地方衛生所,負責公衛,而地方教育局像是地方醫院負責治小病,而中央專責單位像是教學醫院負責看大病?當然這是我的臆想,但是若真是有這種的安排,那請問怎麼會出現廖國豪這樣的個案?是哪個階段與環節出了問題?你告訴我!倘若是沒有類似的安排,那請問負責教育行政的長官們,你們要不要下來自己接幾個輔導個案來體驗一下?

我是大學老師,按照道理,我的學生應當是人格完整、擁有基本學習能力並清楚未來方向的人,但是實情並非如此,多的學生是上了大學後,還必須要找人幫助他們安身立命、建立學習能力並強化專業智能。奇怪,那他們前十二年待在學校究竟是在幹什麼?他們是不是因為學的太多之後,然後反而樣樣稀鬆?還是我們給他們安排太多,以致於他們沒有時間尋找自己?能不能讓教育的任務單純點,讓我們能好好的把事情做好?

以個人而言,要寫計畫爭取資源、要找廠商安排實習建教、要協調老師授課內容與方式、要帶學生參與競賽、要配合生輔管理學生、要推動服務教育,然後自己要教學、研究與社會實踐,最重要的是,我還要吸納各方意見與抱怨,然後設法替大家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或辦法,最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還要能思考大家的未來與建構美麗的願景。唉,我哪能變出這麼多不同的角色來滿足大家?又不是周星馳。可是,我不行倒、不可以退卻喔,因為我認輸了,系上的利益與發展就跟著受到傷害。於是乎,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自己什麼都必須要作,但是什麼都作不好。我知道,我的任務就是服務老師、帶好學生,但是我連十分鐘的時間都抽不出來陪他們聊聊時,哪有辦法做好這個角色?於是乎,我只有把自己從追求最大效益的模式,改成為最小成本模式。我認為,這就是台灣教育的通病,老師怎麼可能同時兼具道德、學識、教學、創新等等的技能,然後還能有熱心、奉獻、鼓舞等等的人格特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應當會有這號人物,但是若真有上述條件齊備的人跑來教書,那他一定是頭腦有問題,因為這樣的人應當去當「總統」,而不是跳入台灣教育界。

教育是一個同時兼具一般性與專業性的領域。每個人都有教導別人的能力,這是一般性;但是他未必有能力去教會一群人,這是專業性。我們往往看到它的一般性,而忽略了它的專業性。其次,教育是份極有成就感的工作,所以可以吸引這麼多人加入,同時也正因為這份成就感,所以讓許多有使命感的人誤以為,教育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最佳手段,特別是學校教育。這個迷思導致了台灣教育行政上的負擔,而東方文化對於教育的重視,更讓許多外行的人隨之指指點點。教育跟帶孩子不同,學校教育也不是像在家教一兩個孩子般的單純,教育是個專業,雖然大家都懂教育,雖然大家都有機會參與教育,但教育它還是一個專業,這個前提不確定,就會出現路人甲乙也可以對老師教學方法提出糾正的荒謬景觀。

有教無類,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東方教育哲學,但這也是個奇怪的哲學,簡單的說:就是在施教的過程,要對受教的學生一視同仁。這也對,孔老夫子就是知道人是有主觀好惡的,而老師也是人,所以老師也有主觀,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生的受教權,所以要設法在主觀當中來追求客觀。這道理,我懂,但是,你要把老師變成一個抑制主觀,摒除好惡的聖人時,你要想想,這社會配合不配合?同意不同意?你不能在教室中要求老師當個聖人,出了教室之後,把老師當個俗仔啊。更何況,要一視同仁的前提是你的學生程度與反應是一致,是有高相關性,這在孔子那個農業低度開發的社區經濟與文明中,那是有可能。但是,現在是工業社會,階層分化的情況如此嚴重,一班的學生個個背景不同,學習能力互異,倘若真要因才施教,那麼這不累壞了老師?若是真要因才施教,那麼請不要用統一標準來衡量看待我們的學生。更重要的是,請重新審視對待老師的方法與標準,因為若不善待老師,除了害到這一代,也有可能害到下一代啊(喔,如果你說,沒有熱情、不想幹,就別來幹老師,少來拿翹。ㄟ~若是一切順利如您所願,那很快你的教育體系之中就會充斥了一堆充滿熱情的人,但別忘記了喔,熱情的人通常都不太容易控制自己的主觀)。

所以說,教育不會害人,但之所以有人會說:「都是教育害了我」,那麼恐怕他控訴的是「教育體制」。一個將教育視為萬靈丹的社會、一個不把教育當做專業的社會、一個輕視教師教學倫理的社會,那麼很容易把「老師」都不「老師」了。於是乎一有事情,老師這個角色就成為代罪羔羊,教育就成為千夫所指。唉~這樣就有點不妙了。要好好善待老師,因為善待老師,就是善待這個社會的未來,所謂的「理賢下士」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能夠許個願,希望能讓教育回歸單純,老師的工作就是提供指導與建議並陪同學生探索未知,在求知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啟發與成長。至於他或她能不能成為頂天立地的花木蘭或是勤儉持家的男子漢,這是上帝的問題、是他家的問題,不是學校老師的問題啊啊啊。生命總該有自己需要負責的部分吧?ㄟ,這個結論好像寫的有點草率,沒辦法,太晚了,我應當要去睡了,在一個不怎麼敬愛老師的社會中,老師必須要好好善待自己,才能打敗雙面人、把怪獸都殺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guin4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